一百六十万日元等于多少人民币,六十万日元等于多少人民币2021

这个话题还挺适合六月。按照罗马神话,六月(June)得名于婚姻与母性之神朱诺(Juno),据说罗马人有六月结婚的传统说法。可就在这个时节,日本却发布了一项关于婚恋意愿的调查报告,捎带手也把我国去年的结婚登记数据送上了媒体热度榜。数据表现让人皱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是763.6万对,首次跌破了800万对大关,还创下了1986年以来的新低。带着一半敬畏一半好奇,我去看

这个话题还挺适合六月。按照罗马神话,六月(June)得名于婚姻与母性之神朱诺(Juno),据说罗马人有六月结婚的传统说法。可就在这个时节,日本却发布了一项关于婚恋意愿的调查报告,捎带手也把我国去年的结婚登记数据送上了媒体热度榜。数据表现让人皱眉。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是763.6万对,首次跌破了800万对大关,还创下了1986年以来的新低。带着一半敬畏一半好奇,我去看了眼日本发布的数据,直呼好家伙!

据日本共同社发布的消息,日本政府14日在内阁会议上敲定了2022年版《男女共同参画白皮书》。这项调查显示,在无婚史的30多岁单身人群中,男女均为每4人中就有1人表示没有结婚意愿。

调查还发现,去年日本结婚登记人数约为51.4万对,创下了二战后的最低纪录。

作为一衣带水的亚洲邻邦,不少人预测我们也终将步日本不婚、少子的后尘。于是相较西方,我们总对日本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表现得格外敏感,试图从他们的经验里获取借鉴。

就在上个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还发twitter表达了担忧,“鉴于当地人口持续负增长的态势,日本终将消失,而这也将是世界的一大损失。”

在马斯克发布这个推文之前,来自日本东北大学的科研团队,通过大数据推演出了日本消失的具体时间——3776年8月16日。当然,这个数据科学与否,咱们可能等不到证伪的那一天。但似乎透过这串数字,看到科学家们全程紧锁的眉头。

这些年,从《低欲望社会》到《无缘社会》,日本人总孜孜不倦地探讨微观生命体验。近期,一本名叫《超单身社会》的著作也在国内出版。

这本书调查了日本国内男女单身现状。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研究所预测,到2035年,日本男性未婚率将达30%,女性则为20%。这本书在此基础上预测,20年后日本也将有一半人口成为“单身贵族”。

为了推动结婚率,日本政府想尽了办法,算是把血脉里精益求精的劲儿使到了极致。

2020年,日本政府流出消息,从2021年4月起,每对39岁以下,年收入少于54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6.8万元)的新婚夫妇,都能在结婚时申领来自政府的“份子钱”,上限是6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98万元),帮他们缓解房租等生活压力。

他们启用了“AI程序”帮人们智能配对。此外,还整了套福利一条龙,项目涵盖怀孕流产、出生、产假、健康检查、教育津贴等方方面面细碎的环节。就在上周,日本兵库县明石市市长泉房穗还在内阁委员会上分享了该市推出的“五大生育支持政策”,除了常规福利之外,当地甚至推出了“尿布免费送上门”活动。

但日本国民买账了吗?买了但可能不太明显。低迷的数据表现似乎说明,在这样一个发达国家,不结婚已经不全是钱的事儿。

解铃还须系铃人。回到文初提到的白皮书,有一个发现值得关注:在20、30岁两个年龄段的年轻男女中,不结婚的最大考量还是想保持自由,其次才是经济压力还有社会角色变化。里面提到, “女性不必再相夫教子、不必承担家务,男性不必考量家庭经济问题,大家更专注于个人的生活。”也就是说,这个问题不是粗暴的短期激励就能摆平的,还是要往前捯饬捯饬。

与我国相近的是,这种对个人体验的关照,在这些年来逐渐显化。这就不得不扯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个人主义思潮席卷亚洲。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全球化浪潮打破了旧时稳固的劳动关系,市场涌现了大量灵活自主的私营企业。人们不得不有意识地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也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自我实现的意识觉醒。

当婚姻不再依附于旧有的生产关系,伴侣间的联结也逐渐走向更加纯粹的爱(pure love)。既然时代发展不可违,那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些年日本单身人士换着花样地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或许他们只是越过不婚的纠结,找到了打开生活之门的钥匙——怎么爽怎么过!

比如,38岁的日本人近藤明彦与二次元偶像初音未来结为夫妻。他坦陈,这样的婚姻体验感好,没有背叛,也不用面对生老病死;比如,年近8旬的老人终身未婚,与姐妹组团买下同一栋公寓,一人住一间,互相陪伴。

大阪商业大学专攻终身发展学领域的副教授佐佐木尚之分析道,人们结婚不积极的理由只是“单纯感觉不到结婚的魅力了”,毕竟那意味着压力和义务。如果说结婚有必要,似乎也是为了提升“个人的幸福”。

跳出亚洲圈,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婚育率下降的问题更是由来已久。上世纪50年代,未婚成年人的占比就达到了25%。到2020年,在25至54岁的成年人中,40%人群未结婚也未与伴侣同住。

人们似乎早已接受了生活多样的可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称,每个人都拥有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标准的生活模式已不复存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能够找到真正适合我们的时间、地点和人就够了。

“我们正在接近一个时代,一个未婚人群逐渐占领主导的时代。”《纽约时报》评论员查尔斯·布洛撰文指出,当主流的婚姻制度失去控制力,未婚的耻感开始消退,是否要反思激励或惩罚未婚人群这类政策的适用性。

社会发展的逻辑日趋精巧,人亦是如此。在情感流动加速的当下,个体的向内探索变成潮流。

就在这两天,日本人口专家又公布了一个积极信号,多年来,恩威并施都没能解决的婚育问题,居然在疫情期出现转机。居家期间的孤独感、灵活的办公模式等重新催生出了人们对爱的渴望。虽然结婚意愿仍不高涨,但目测新的对策已在路上。

说来说去,人心是天下最难懂的事情,但也是解决问题最笨拙、最诚恳和最直接的切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anshangmeitousu@homevips.uu.me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shangmei.com/1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