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视频放映厅怎么取消会员,西瓜视频放映厅功能
“你看那个人,好奇怪哟,好像一条狗。”“阿Sir,我没做大哥很久了!”“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如果你还记得,这三句台词出自哪些电影,那么,请回答,你是在哪里看了印象最深的那部电影?1露天
“你看那个人,好奇怪哟,好像一条狗。”
“阿Sir,我没做大哥很久了!”
“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如果你还记得,这三句台词出自哪些电影,那么,请回答,你是在哪里看了印象最深的那部电影?
1露天电影
在电视还未普及的时候,南京人爱看露天电影。
那时候,南京各处都有在放露天电影,比如玄武湖莫愁湖,比如家门口的部队和学校,比如老城南的白鹭洲公园。
所谓的放映设备也都很简陋,16毫米或35毫米的电影放映机,然后在空地竖上三根竹勾儿,拉上白布当做银幕就放了起来,也有的直接对着现成的白墙放电影。
可就是这么简陋的环境,老掉牙的黑白片子,布满弯曲黑线、直闪直闪的画面,却成为老南京人最难忘的观影记忆。
那里有带着小杌子、嗑着瓜子的大爷大妈,有舔着马头牌冰棒的小孩,有远离人群说着悄悄话的小情侣,还有笑闹着的一家三口。
无数南京人,就是在这里第一次领略到了电影的魅力。多年以后,再怎样豪华舒适的影院,都再也无法弥补他们心底的那抹怀念,和遗憾。
2老影院80年代的南京,有许多老电影院。
一部《超人》连续放了一个多月的胜利电影院;没有特点就是最大特点的工人影院;由戏院改建而来又曾红极一时的下关电影院;看通宵电影最划算的青春剧场;停映、改名命运多舛的和平电影院。
还有名字很多但是南京人只叫“大光明”的大光明大戏院;格调十足的宽银幕曙光电影院;自称最富丽天国的解放电影院;夏天总有奇怪表演的秦淮剧院。
除了这些曾一票难求的老电影院,南京人记忆最为深刻的电影院应该是大华大戏院。
据说,大华在1936年开业时有梅兰芳这些名流捧场,南京人一走进格局不凡的大厅里,就能想象到当年的盛景。大概因为属于文物保护建筑,才勉强保住在地价昂贵的市中心未被拆除。
那时候,对电影感兴趣的人,一定都买过大华出的四页纸“电影介绍”,报纸的纸张、黑白色、油墨味浓,还有在映电影的剧情简介和剧照。
无数南京人,就在这一家家结构简单、甚至只有一个放映厅的老电影院里,第一次坐下来安静地欣赏电影,沉浸在另一个世界中。
就是在这里,南京人对于电影有了更深的理解,就像是看到了人生中另一扇亮着光的窗户。
3录像厅在很多老南京人看来,录像厅是一个乱七八糟的地方,就像曾经的溜冰场,或者是今天的网吧。
所以家长们告诫自己家小孩:“去录像厅的都不是正经人,你不许去。”
也许录像厅确实是乌烟瘴气,可就是那个满是烟味的昏暗房间,承载了一代南京人的青春,也承载了他们最初的武侠梦。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那是录像厅最辉煌的年代,也是武打片最辉煌的年代。
每次在录像厅看完李小龙、李连杰、成龙,走在回家路上,总觉得自己身轻如燕,出拳带风,就连心胸都开阔很多。
每每想起电影里的热血桥段,就恨不得转角碰见在调戏潘西的小流氓。
无数年轻的南京人,就是在录像厅里第一次认识到,原来电影可以这么令人着迷。
就是在这里,南京人构筑了深藏在心底的,那个武侠梦。
4录像带
从录像机走入南京人的家庭开始,南京的每个街区、每个菜市场都在短时间内开上了两三家录像带租赁铺子。
这些录像带录像带大多是店主自行翻制而来的盗版,租金低廉量大还优惠。那时候最流行的就是吴宇森的《英雄本色》,还有那一大串香港警匪枪战片。
也许某个租赁店的老板会向你推荐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小杆子花了 19 年功夫,用一把勺子挖了个地洞,然后越狱跑了。
这一听就是让人热血沸腾的大片,片名叫《刺激 1995》,而真正的名字却是《肖申克的救赎》。后来,南京人认识了王家卫,看到了《重庆森林》,看到了电影的另一面。
就是在这不断租与还的过程中,南京人第一次恍然大悟,原来电影不只是打打杀杀,还有一种能够直击你灵魂的力量,能够动摇你情绪的震撼。
就在这里,南京人的心底埋下了一颗最温柔的种子。
5盗版VCDVCD来到南京后,养活了一整条珠江路。
在90年代末,一张电影票要接近20块,一张正版VCD价格近30块,而盗版VCD,一张只要10块,质量差点的甚至只要5块,量大从优。过去的那些录像带租赁店摇身一变就成了VCD租赁店,租张碟只要1块钱。
那是一个VCD的时代,一个盗版碟的时代。
老南京人都知道,就盗版碟来说,老夫子庙花鸟市场是根据地,而珠江路才是真正的集大成者。
在珠江路,只有你想不到的碟,没有你买不到的。无论是成龙的警匪片、李连杰的武打片,还是那个叫阿诺的大块头终结者、那个只会不停向前奔跑的阿甘、那个活在黑白默片里穿着滑稽肥裤子的人,或是惊心动魄的外国科幻片,珠江路应有尽有。
当然,小孩更爱的VCD自然是各种国产动画片,比如童年阴影魔方大厦,比如不高兴和没头脑,比如鲤鱼跳龙门。
当你在珠江路瞎逛时,可能还会有小贩偷偷摸摸卖给你那种碟面印着很黄很暴力的图案的碟,你小心翼翼的开始播放,出现的画面却是葫芦娃,那或许就是你这辈子最仇恨盗版碟的时刻。
一台14寸的旧电视机,就像是一座围城,我的青春全留在了里面。
就是在这一张张盗版碟间,南京人结识了周星驰,结识了《逃学威龙》,结识了《国产凌凌漆》,结识了《大话西游》,南京人终于感受到电影所能给人带来的快乐。
就在这里,南京人的心里留下了几个难以忘记的名字,在10年后,20年后,再看《大话西游》时,已经流泪满面。
6BBS进入千禧年后,互联网是BBS的时代,而南京的BBS,是西祠的时代。
西祠胡同,见证了南京人最初的网瘾岁月。
在西祠,有个版叫“后窗看电影”,堪称是当年南京的观影风向标,无数南京人在这里接触到了基斯洛夫斯基、侯孝贤、还有岩井俊二,从此变身为最初代的文艺青年。
这些文艺青年,喝上一杯雕刻时光的咖啡,回味着电影里完全理解不了的片段和对白,假装忧郁,但却是真的忧伤。
那时候,“后窗看电影”开始组织观影活动,从一周1次到一周3次,参加活动的人越来越多,活动地点也从东南大学图书馆的放映室改到影院。
那时候,后窗的版主卫西谛说他最喜欢做的事,是站在观影活动的入口处,看那些影迷走进去,脸上闪烁着对电影的渴望。
就是在这一次次电影讨论、撕逼和观影活动中,南京人头一次感受到,把喜欢的电影分享给别人,是多么满足幸福的一件事。
就在这里,南京人理解了电影是“黑暗中的仪式”,当灯光熄灭银幕亮起,具是寂静,这就是电影。
7现在
就在今天,电影院越来越豪华,银幕越来越大,座椅越来越舒适,特效也越来越炫目。
但是对于许多南京人来说,看电影就只是看电影了,无关梦想,无关情怀,无关青春。
依然屹立着的大华和工人影院,纵然难掩风霜,也再难找到记忆中的痕迹。
现在,南京人可以在网络上随时观看想看的电影,却怎么也想不起初看时的那股子激动。
现在,南京人将电影装到了口袋里,但小小的手机再怎样智能,也承载不动曾经的那个关于电影的梦想。
大片越来越多,题材越来越超乎平凡的想象,电影的内涵也越来越深刻。
就算那个梦想暗淡了,电影依然闪闪发光。
对于电影和青春,从来都没有最后的骑士,就只有后青春的诗。
电影陪伴了一代代南京人的成长,电影让我们永不老去。
每当灯光熄灭,每当银幕亮起,我们就还是那个流连在露天影院录像厅VCD里、和喜欢的Ta说上一句话都会兴奋到失眠的追风少年。
永远都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shangmei.com/16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