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众,洪式太极拳的历史事件
我的师爷洪均生先生,年轻时教的拳曾被济南的武术界嘲笑,说他教的不是陈式太极拳,而是洪氏太极拳。洪公严肃地对学生们讲,别听人家怎么说,我们练的是正宗的陈式太极拳。洪公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要出书的时候,众徒弟曾商议用什么书名,那时候就有人提出用“洪式太极拳”这个称谓了。洪公当时还坚决反对。他
我的师爷洪均生先生,年轻时教的拳曾被济南的武术界嘲笑,说他教的不是陈式太极拳,而是洪氏太极拳。洪公严肃地对学生们讲,别听人家怎么说,我们练的是正宗的陈式太极拳。
洪公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要出书的时候,众徒弟曾商议用什么书名,那时候就有人提出用“洪式太极拳”这个称谓了。洪公当时还坚决反对。他说:“我活着不能改,我死后你们爱怎么着我也管不着了。”
到了晚年,洪公就留下了不少“洪式太极拳”的手迹,有钢笔字,也有毛笔字。钢笔字是印汗衫时写的。毛笔字是赠我老师刘秀文和师伯蒋家骏。
还有一张是写明他改变初衷的原因,其中有“因从众议”的句子,那么,众议之众都是谁?
我也是从蛛丝马迹中猜测,猜得不对还希望前辈们指教,因为参与其事的二代弟子们还有不少健在。
不改名,是为了尊师。
改名,是为了爱拳、爱后人。
有几件事刺激了洪公,让他改变了初衷。
他从开始并未想独立门派。他写书的目的是为了给师母筹集养老金(他的回忆文章中有),因此,他的理论准备其实并不是为了分门立户。
他众多的弟子,众多出众的弟子,缘于他的教学得法,缘于他的人格魅力,能聚天下英才。
洪式太极拳传播快而广,因为拳本身的魅力,因为它更接近太极拳对立统一的原理。
洪式太极拳体系完备,弟子众多,传播广,影响大,成为独立的门派是不可阻挡的客观性事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会因某些力量能妨碍。
刺激洪公下决心改名的原因:
一是心爱的弟子们参赛得不到好的成绩,因为他的套路与原来的变化较大,按照老陈式的练法,他的套路就是错误的,因此参赛是不可能得高分的。这个有一个历史性事件,张联恩老师参赛,结果得了低分,某裁判说不是张老师的原因,是洪公把拳改得面目全非了。为此蒋家骏师伯还要求与这位裁判推手实验,结果有人出面劝和才作罢。
这是一个标准问题,也是一个认知问题,还是一个看问题的角度问题。
杨式与陈式分别很大,吴式与杨式分别很大,孙式与武式分别很大……没有分别也不可能独立出来啊。很多人竟然以分别大质疑传承问题,那不是可笑吗?
陈式某影响巨大的人改拳事件,改为高抬腿,师爷为此与之试验。
陈式某名人来信指导洪公事件,各种出言不逊,显得很幼稚,很自大。
蒋家骏师伯开武馆事件,他开武馆请求洪公题字,题的就是“洪式太极拳”。这个事件既是一个诱因,也是一个结果。这说明“众议”已经起了作用。
当时有资格参与众议的人很多,但有这个意识的人并不多,因为直到现在他们仍然保持自己的观点未变。
我估计参与众议的人有如下一些:
一是何淑淦师伯。洪公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是他校正的,他还写了前言,对洪公传的拳与原陈式拳的分别做了阐述。他先学陈式,后学洪式,并且是唯一受到发科祖指点的二代弟子。也是洪公最早的弟子之一,更是北大的高才生。李师兄首次在杂志提到“洪式太极拳”其实是受他的影响的。
二是蒋家骏师伯。从参赛、参加研讨会等活动中,他深感身份尴尬。从开武馆讨要题字的内容来看,他是比较坚决要求独立门户的传人之一。
三是孟宪彬师伯。他是洪式门中贡献最大的二代弟子,很多二代的拳其实都是他教的。他还救过洪公夫妇的命。我最早学拳的老师是他的弟子,那时候就已经打横幅宣传洪式太极拳,在民政局注册的协会也是洪式太极拳协会了。这一支一直称洪式太极拳。
四是韩保礼师伯。李师兄也是他的徒弟,也受他的思想影响。
五是李储功师伯。他的门下一直称洪式太极拳。
六是张光宗师伯。他一直与李储功、我老师关系密切,他们志同道合,思想一致。
七是我老师。她是坚定的洪式太极拳的传播者,她持有最多的洪公写的“洪式太极拳”的资料。
八是董月星。他现在在徐州某地注册了洪式太极拳协会,并申遗成功。
其他有名的二代弟子反对的也不少。
有的门下弟子叫“洪传陈式太极拳”,有的叫“陈式洪传太极拳”,有的叫“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有的叫“洪派太极拳”,有的叫“洪架”,有的叫“济南架”……这些人恐怕不会怂恿师爷改拳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shangmei.com/24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