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欠债百万后,她死在了父亲刀下

作者:陈千朵首发:家庭杂志(ID:jiatingzazhi)前几天,上海发生了一场家庭惨剧。疼爱女儿的父亲,将一把水果刀狠狠扎进了她的胸口。眼睁睁看着女儿的生命流逝,然后自行报警,静静等待民警上门。人们惊疑,父亲为何会对女儿如此狠心,等了解事情原委后,却只剩下叹息。被杀死的女子叫刘娟,她和父亲刘刚都是

网购欠债百万后,她死在了父亲刀下

作者:陈千朵

首发:家庭杂志(ID:jiatingzazhi)

前几天,上海发生了一场家庭惨剧。

疼爱女儿的父亲,将一把水果刀狠狠扎进了她的胸口。

眼睁睁看着女儿的生命流逝,然后自行报警,静静等待民警上门。

人们惊疑,父亲为何会对女儿如此狠心,等了解事情原委后,却只剩下叹息。

网购欠债百万后,她死在了父亲刀下

被杀死的女子叫刘娟,她和父亲刘刚都是轨道交通的工作人员,每月工资3000余元。

与父同住的她本也温饱无虞,谁知一时失足踏入了“购物狂”的行列。

从2019年起,刘娟开始沉迷网购,短短三年就欠下了超百万元的债务。

信用卡和花呗的消费记录不断刷新,昨天的包裹没来得及拆,新的包裹又进了门,好好的一个家俨然成为了快递站。

下单时只要动动手指,等到还款时,刘娟才发现消费金额已经远超自己的消费水平。

无奈之下她只得求助父亲,疼爱女儿的刘刚见状,便拿出了积蓄帮女儿偿还债务。

见有父亲托底,刘娟不仅没有悔改,反而继续网购。为了维持高消费又四处向亲戚借款,光是一位姑妈就借了她40万元。

可即便有再多亲戚愿意伸出援手,网购瘾也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于是刘娟开始借网贷,“拆东墙补西墙”的过程中,欠款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父女俩平静的生活也被一条条催款短信和无休止的催款电话打乱。

事发当天,刘刚从亲戚处得知女儿可能又被骗借了几十万的高利贷,三年来的苦楚瞬间爆发,他再也无法忍受债务的不断累积,和始终不愿回头的女儿。

回到家后,看到女儿仍在刷手机,言语之中父女俩因还债产生了口角,刘刚激动之下便用水果刀刺死了女儿。

最后,刘刚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这本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悲剧,却在近年来时常以不同的形式上演:

超前消费、举债、再到消费者无力承受欠款导致的家庭冲突层出不穷。

那么,看似“人畜无害”的网购,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吞噬“刘娟们”的呢?

网购欠债百万后,她死在了父亲刀下

购物成瘾,是一种心理疾病

2009年开始,双十一从“光棍节”逐渐演变成购物节的代名词。商家让利,打出“骨折”价,让消费者看见了实在的优惠。

人们也怀着“省钱”的初心,将购买商品的阵地由线下转到线上,忍受等待的煎熬,只为了得到省钱的快感。

网购欠债百万后,她死在了父亲刀下

可随着互联网和快递行业的发展,网购不再是购买必需品的省钱途径,而演变成消费者自我奖赏的方式,用于抵消压力和内心的负面情绪。

据调查显示,年龄在20-30岁的上班族是网购成瘾的高发群体,原因也十分简单:

上班族工作繁忙、缺乏假期、社交面窄、缺少互动,于是在心情压抑、压力聚集时,往往会通过购物进行排解。

而平台和商家,也狠狠抓住了消费者随时需要消费的需求,除了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还有层出不穷的直播、店庆、大促,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购物节。

网购欠债百万后,她死在了父亲刀下

更别提现在随便点开一个软件,都有可能跳转到购物页面。本来就是为了放松才打开手机,一看价格不贵,不如犒赏自己一下,于是立刻下单。

“我已经这么辛苦了,花点钱让自己快乐一下怎么了?”

在这种自我安慰下,网购慢慢成为了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的方式,不少人也开始对网购上瘾,甚至在购物形成的奖赏刺激下无法控制自己想要“剁手”的冲动。

因此,从心理学上看,购物成瘾看似是自制力差,实际却是一种心理疾病——冲动控制障碍。

而导致购物成瘾的原因,与网瘾、烟瘾十分类似,最主要的内部成因,就是工作压力大、社交圈小。

就像被父亲刺死的刘娟。

年过30仍然和父亲一起生活,缺少社交活动,且工作乏味,在低落时产生的消极心理无处倾泻,只能通过购物来缓解。

网购欠债百万后,她死在了父亲刀下

虽然在购物之后,内心得到了短暂满足。可当她面对巨额消费,又会感到懊悔、再次产生消极心理,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是刘娟无法摆脱网购瘾的真实原因。

网购欠债百万后,她死在了父亲刀下

商家套路下,占便宜的不是消费者

除了个人因素,网购成瘾也离不开商家的连环套。

正如消费者的心声:“我走过最长的路,就是商家的套路。”

各大购物节的优惠满减机制越来越复杂:预售满减、拉人抢红包、尾款打折、平台满减……种种机制看得人眼花缭乱,却依然忍不住“买买买”。

究其原因只有一个:“看起来”便宜。

网购欠债百万后,她死在了父亲刀下

看到原价和现价的差额对比,人们只会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又怎么能顾上商品是否真的有用呢?

而商家也正是拿捏住了消费者“贪便宜”的人性弱点,反复收割。

前年双十一,看着商家“一次下单用一年”的省钱标语,coco就在直播间抢购了大量洗衣液、纸巾等生活用品。

网购欠债百万后,她死在了父亲刀下

在她看来,一次性买完全年的日用品,不仅划算,还避免了以后的冲动消费。

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由于量大,刚刚收到货不久,她就把这一箱箱日用品堆进了储藏间,由于日常很少整理,就渐渐遗忘了这些日用品的存在。

看见新推出的洗衣凝珠、印花纸巾,coco又忍不住再次下单,于是日用品越堆越多,而最早一批的囤货早已不知道在哪里吃灰。

更可怕的是,很多消费者被商家“错过一次、再等一年”的话术洗脑,加上无法抵抗的几百块大额优惠券,激动之下就买回了价值上千块的家用电器。

吸尘器洗地机等等小家电,都成为了二手网站上的常客,可即便低价转让也鲜少有成交案例。

本质原因在于,日常家庭生活中基本就用不到。

网购欠债百万后,她死在了父亲刀下

可即便你能抵抗囤积欲和冲动购物的欲望,也很难抵抗“精致生活”的吸引力。

喝茶要用茶具、喝咖啡要有专用的咖啡杯、喝水有高级水晶杯、出门要带便携保温杯……

网购欠债百万后,她死在了父亲刀下

仅仅水杯一个商品,商家就能用“精致”二字赚足消费者的钱,更不要说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商品。

新买一个笔记本电脑,就要匹配合适的鼠标和键盘,还需要搭配实用的钢化膜,顺带再买一个大容量电脑包,就这样,购买一个电脑的附带开支瞬间增加。

正如《消费社会》一书中写的那样:商家会有逻辑地让消费者“从一个商品走向另一个商品”。

于是,住着每月3000的出租房,却要背着上万的新款包包,身上全是名牌,只为了所谓的“精致”与“仪式感”。

用未来的工资,支付现在的快乐,表面光鲜亮丽,背地里生活一片狼藉。

当消费者为囊中羞涩而犹豫时,平台又会贴心地提出“分期付款”,甚至提供“网贷 ”渠道,本月花、下月还,让消费者已经瘪下去的钱包,再次充足起来。

至于是否能够还得起,那就与平台无关了。

网购欠债百万后,她死在了父亲刀下

不被满足的快感,“吸血”的网贷

购物付款时,往往能看到平台提供的新选项:花呗、白条、月付……

当下享受,成本却被推到了以后。

下月还不上也没关系,只需以极低的日利率逐月偿还即可。

温和的标语,极其微小的提示,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背上贷款的负债人。

网购欠债百万后,她死在了父亲刀下

却很少有人发现,将日利率换算成年利率,这个数字到底有多么惊人。

经过计算,蚂蚁金服、京东、度小满、微众银行这些借贷平台的年利率都在13%-24%之间。

而我国各大银行的贷款年利率仅约为6%,要知道,一旦年利率超过24%就已经是高利贷了。

这些小额贷款,避重就轻地迷惑着消费者,殊不知一旦沾染,再想抽身就是难上加难。

豆瓣有一个“负债者联盟”小组,里面有5万多名成员。

网购欠债百万后,她死在了父亲刀下

有因超前消费而负债几十万的95后,还有因为一次借贷,在短短一年内负债20万的打工人。

小组内有人统计,截至2021年,光是因为超前消费而欠债的,就占据了近一半的比例。

而大部分人刚刚开始借贷,也往往是出于“便捷”的心理,可渐渐地,金钱就只变成了一串意义不大的数字。

在自己毫无察觉的时候,贷款也越欠越多。

有个年轻人曾在知乎上发帖,自己最多欠债62万,一共12个网贷平台、8张信用卡。

网购欠债百万后,她死在了父亲刀下

一个月30天,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被无情催收,剩下的日子则在思考如何偿还下一次欠款中煎熬。

为了还上每个月2万多的欠款,她住最便宜的农村民房,兼职3份工作,连一丁点的休息时间都不敢留给自己。

每天只吃最便宜的盒饭,不买任何衣服鞋子,拒绝所有护肤品。

整整两年,却只还清了借贷平台的欠款,还剩下信用卡的欠款待缴。

虽然最黑暗的日子已然过去,可正如她所说:青春里本该尽情享受的一段时光,因为负债,全毁了。

但即使如此,她也比那些被网贷“逼死”的人更加幸运。

在陕西西安,21岁的小冯因借了几千元网贷,利滚利欠债20余万,最终从17楼一跃而下;

安徽宿松,小张被网贷引诱超前消费,当借款不断翻倍,面临催债人的苦苦相逼,最终自缢身亡;

云南昆明,阿超因网贷债台高筑,深陷泥潭却以贷养贷,最终烧炭自杀……

所有结局里,他们都没有征服网贷,反而被网贷轻易吞噬了。

网购欠债百万后,她死在了父亲刀下

的确,现在网贷的门槛极低,几步注册就可以拥有几千上万块的额度,又通过看似极低的利率不断降低消费者的警惕性。

背后却将超前消费所提倡的提前享乐,变成了提前负担,甚至逼得消费者以贷养贷,付出更加沉痛的代价。

等到那时,所有人都忘了,自己的初衷只是为了省钱而已。

说到底,在低配收入下过着高配生活,不仅是对生活现状的扭曲,还是对自我的另一种透支与摧残。

网购套路千千万,按需购买才是最好的省钱方式。

更重要的是将目光放在现实生活中,让情绪发泄有出口,压力释放有去处。

唯有如此,理性购物,快乐消费,才不只是一句口号而已。

参考资料:

极目新闻:《不该发生的悲剧!女儿沉迷网购欠债百万,老父不堪重负杀死女儿》

十点人物志:《去年双11囤的便宜货,还没用就过期了》

大河健康:《网购成瘾是病 ,得治》

科普中国:《“消费主义陷阱”——只要压力一大,我就疯狂买东西?》

光明网:《网购“成瘾”停不下来,是病吗?要治吗?》

网购欠债百万后,她死在了父亲刀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anshangmeitousu@homevips.uu.me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shangmei.com/25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