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属性,金融属性不是楼市的原罪,也不会是救世主
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似乎信息量很大,说是扩大内需,重点还是落在了楼市的销售,还是要挖掘楼市的潜在消费,那么,这个2023-2035年的扩大内需的战略周期,楼市还会是支柱产业吗?这让人太担心了。楼市具有金融属性吗?说房地产可不可以有金融属性,这个说法不确切,只要是
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似乎信息量很大,说是扩大内需,重点还是落在了楼市的销售,还是要挖掘楼市的潜在消费,那么,这个2023-2035年的扩大内需的战略周期,楼市还会是支柱产业吗?
这让人太担心了。
楼市具有金融属性吗?
说房地产可不可以有金融属性,这个说法不确切,只要是用于交换的商品,都有金融属性,这本身一点不重要,重要的是,决定中国楼市大涨的是不是金融属性?再具体点,是不是炒房客推起来的?应该说,炒房客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毕竟不是股票,能没完了地买来卖去,还不够纳税的。
中国楼市与股市的确有一个共同性,就是圈钱。
股票市场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企业提供融资的,至于回报,只能呵呵了;楼市不太一样,也是圈钱,但玩到了极致。形式上是地方卖地,这地是全民共有资产,不属于任何个人,所以,卖地是地方才有的权限,这就厉害了。因为,这是一个独享的资源,定价权当然在地方。这就是土地财政,是中国房地产的命门。
决定楼市价格的除了建设成本与预期利润,很大程度上也受土地价格的影响,这一块不是市场说了算,是地方说了算。
房价中的大头谁拿走了?
这地价是多少?对房价有什么影响?
瓜众们看到了房价高的事实,不知道这房价中包含了一大块额外税,它与大葱涨价完全不是一码事。大葱的成本与供求关系都会影响价格,那遵循的是市场逻辑,涨跌随市;涨也不至于吓死人,跌也不至于吓死人,市场可以做出有效调节,因为大葱里没有包含一块巨大的土地转让金。
房地的的逻辑却是土地财政,涨价是必然的,因为房价中的60%是土地转让金与税收,地价涨,房价也必然涨,地方为了让土地能拍出去,会通过对周边的房价提升,承诺拿地的开发商能卖出个好价,会做一些配套的改变。这是有形之手的力量,但是,毕竟是商品,毕竟通过市场的买卖行为实现销售,那最终还要看供求关系,这是无形之手的力量。
所以,中国的楼市是一只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交织在一起的扭曲的市场。
土地财政决定了房价的上涨,今年房地产已经是一地鸡毛了,土拍的价格居然还在提高。这意味着,在楼价下行的局面下,有优势的房企可以靠前几年前较地价格的地存地,保持一定收益,而今年新拿的地,必须提价,否则就很可能不赚钱,甚至赔钱。
房价有大降的机会吗?
那么,房地产赚了这么多年,不可以赔吗?反正你也卖不出手,当然可以赔,但是,幅度绝没有瓜众们想象的那么大,个别城市、个别楼盘、二手房可能有很大幅度,但是行业整体不太可能,比如,翟山鹰说要降80%,这就不可能,因为,房价中完全属于开发商的成本与利润总量也没这么大,除非额外税60%这部分吐回来,这当然做不到。
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楼市走势是从什么时候出现逆转的?
从时间上看是去年的下半年,从政策上看正是在房住不炒提出之后。2019年底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座谈会上,韩正强调:当前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成绩来之不易。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是对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贡献。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持定力,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说明,政策面对楼市的走势是有预判的。
这个政策明确后,有一年多的惯性,房价开始在高位震荡,已经失速。
恒大暴雷只是一个信号,我们说是资本的恶意扩张的结果,实际上是整个行业已经完全扭曲了,严重地供过于求,这两年疫情的影响,民企的衰败,老百姓失业率的增加,矛盾立即表面化了,但是,越是这种情况,越不太可能全面大降,因为,那样就是楼市崩溃了,楼市崩溃了,房子卖出去了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楼市崩了,没有人拿地,这个“夜壶”就报废了。至少,目前做不到,因为没有任何行业可以替代房地产,让地方圈到这么多的“额外税”那就继续通过高负债扛着吧,所以,年末有了金融十六条,这个做法意味明年一定要大买,不然钱就锁死在楼市里了。
金融属性也救不了楼市
能不能大卖,指望刚需是不行的,已经房地盖得太多了,一定要让富人买,这就又回到了金融属性的话题。既然商品都有金融属性,那就恢复它的金融属性,两头都不限了,因为,只有房价上涨,房子又有了增值的趋势,至少有了保值的功能,富人才有可能买。
其实,一切早已经时过境迁。
最终决定市场的还是无形之手,只要不斩断供应端,楼市的春天永远不会再来了。斩断供应端不是干掉几个恒大就行了,不行,恒大们也是过场。斩断供应端当然是从根源上,唯有限制土拍,让供应的速度慢下来,让需求的速度上来,以时间换空间。不要指望恢复金融属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shangmei.com/2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