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债总额,一文说明中国120万亿债务没有风险
最近,关于中国60万亿城投债的风险问题争论不休,中国的城投债有风险吗?中国举债有两大类,一类是专项债,一类是一般债。专项债大都是用于公益或基建类项目,一般债是用于一般性的政府经费。中国对一般债控制非常严,一般新增的是专项债,专项债一般是有资产背书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大概率会升值的。比如说修地铁成本比较高,收益比较差,但是周边的地产会随时间推
最近,关于中国60万亿城投债的风险问题争论不休,中国的城投债有风险吗?
中国举债有两大类,一类是专项债,一类是一般债。
专项债大都是用于公益或基建类项目,一般债是用于一般性的政府经费。
中国对一般债控制非常严,一般新增的是专项债,专项债一般是有资产背书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大概率会升值的。比如说修地铁成本比较高,收益比较差,但是周边的地产会随时间推移而升值。一般情况下修地铁的公司同时也会开发一部分地产。
所以,中国的债务风险整体上是可控的。
据统计,账目清楚的显性债务,截至2022年11月,中国地方债务余额为35万亿左右;截至2021年底,中央政府的债务总额为23.3万亿左右。
这二类债务是有账可查的,共计约58.3万亿。
中国即使有60万亿的隐性城投债,隐性债务+显性债务共计:118.3万亿左右
负债率=债务余额/GDP=118.3/115(2021年GDP)=102.8%
一般来讲,国际通行的警戒线是60%,按这个要求,中国的债务率是过高了。
但是现在全球的主要国家都基本做不到如此低的债务率,全球债务率最高的日本达到了262%左右,美国也早超过了137%以上。
虽然日本的债务率全球最高,但一般认为没有太大风险,因为日本的债务是内债,即购买主体是日本国本国人,基本没有外债。因为日本政府对日本国内是有货币发行权的。
只要债券利率够低,还息就行了。日本的做法就是印钞继续发行新债券,只偿还旧债券利息。基本是无止境的购买。
美国国债约75%是美国国内持有,虽然有外债,但是占比也不是太大。
美国虽也频频因债务上限问题,不时的闹出政府关门的消息,但最终是不断的突破债务上限。当然这也与美元是世界货币有关,能征收全球铸币税。
不管是日元债还是美元债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信用债,债券是没有资产背书的。
但是中国的债券不同,不管是中央政府债还是地方债(包括城投债)基本有资产背书。
中国的债券不是凭空印出来的,有相对应的资产。当然资产的价值值得商讨。要注意的是有些债券是公益性项目或是有军事的价值,如西藏铁路等军事价值可能会更高。不能用纯粹的经济角度来看待。
显性债务占GDP约一半。整体上,中央政府债券是国债,理论上是完全安全的。显性债务中的地方债是省级政府批准,中央报备的债务,也基本等同于国债,是相对安全的。
现在确定性差的是城投债,即隐性债务。城投公司理论上是一家公司,理论上是可能破产的。
中央对各地隐性债务的态度很明确:谁家的孩子谁抱。
但是城投债也隐含了地方政府信用。
从当前遵义城投展期来看,基本给出了解决思路。
一是延长还债时间,二是降低还款利率。
实际上就是以时间换空间。现在全球负利率的一个大前提是全球性的老龄化,中国从2022年正式步入人口负增长,中国的利率水平从中长期看也会接近或是进入负利率时代。
所以,债务展期、甚至是降低部分利率,从中长期看是符合债务人利益的。这也是一个正常的金融手段。
债务最极端的是“减记”,常关注欧洲的朋友就能看到,欧洲某小国要求债务人对其国债“减记”,说白话就是还不起了,要赖帐了,不还了,或者是只还一部分。
最近斯里兰卡正在敦促中国减记债务。
回归主题,中国是不是应该清零中国的中央债券+地方债券(包括隐性债务)?
印债券发行货币,这是全球通用的做法,中国也有同样功能。如果债券清零,市场上的货币大减,会引发通缩,肯定是不可取的。
当前,应该把隐性债务显性化,纳入统一的监管,避免无序扩张、失控。
所以,一、中国的债券是基本是内债,整体可控,有终极解决方案;
二、中国的债券有资产背书,不是信用债,风险比美元债、日元债要低;
三、中国的债券也是一种货币发行方式,不能清零,适当控制规模,与经济发展相匹配即可;
四、这决定货币政策上总体会采取宽松取向,整体利率会持续下降,会尽量避免系统性的风险。
总结一下:从现代货币原理看,流通中的法币是靠债务印刷出来的,如果政府把债务还清了,理论上市场上就没有货币了。
所以,负债主体有三个部门:政府、企业、居民。
政府部门加杠杆,相当于企业和居民降杠杆。
即,负债的会稀释债务,无债务的会稀释财富。这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所以,不用担心中国的债券问题。只要债券利率够低,还款时间够长,甚至不需要还本金,如美元债、日元债,借新还利息就够了。基本不存在风险。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shangmei.com/30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