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深陷,狂飙的人性需要法治的规制
在声声鞭炮中,2023年注定是个火热的开年。这部由中央政法委权威指导的电视剧《狂飙》,尽管题材并不新颖,但一经播出,仅用38小时内容热度突破9000,电视台收视率直接破2,稳居央视黄金档的收视冠军。《狂飙》在豆瓣上的评分高开高走,达到了9.1分,满屏的五星好评。已经稳居2023年评分第一的影视剧,实现了口碑收视的双丰收。此剧是国内首部以扫黑除恶常态化和政法队
在声声鞭炮中,2023年注定是个火热的开年。
这部由中央政法委权威指导的电视剧《狂飙》,尽管题材并不新颖,但一经播出,仅用38小时内容热度突破9000,电视台收视率直接破2,稳居央视黄金档的收视冠军。《狂飙》在豆瓣上的评分高开高走,达到了9.1分,满屏的五星好评。已经稳居2023年评分第一的影视剧,实现了口碑收视的双丰收。
此剧是国内首部以扫黑除恶常态化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教育整顿为背景的影视作品,能作为开年大戏,高度牵动观众的心,剧本从真实案件中提取素材,通过2000、2006、2021三个时间线叙述手法,展现了刑警安欣和卖鱼小贩高启强彼此给过对方最朴素的善意的两个年轻人,二十年时间,向正邪两边渐行渐远的人生命运纠葛。让人们对朴素的公平正义观念,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行了更为深刻思考。
回顾这21年,2000年,新世纪的第一年,全国犯罪发案数为367万起,比1999年增加63%,同年12月,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首次开展大规模的全国性打击涉黑犯罪;2006年,中央政法委启动新一轮打黑除恶专项斗争;2021年,“扫黑除恶常态化”写入“两高”工作报告,以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狂飙》的叙事就紧扣这样的历史进程和时间节点。2000年、2006年、2021年,用这样的历史纵深感深入刻画了与黑恶势力的斗争历程。不回避生活的残酷、不质疑人性的幽暗和微光、不丧失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有价值的剧作给我们的远不止于答案,更多的是思考。
在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之后,向纵深推进的常态化斗争以永远在路上的决心,刀刃向内、打伞破网,不是一阵风、更不是雨过地皮湿,而是如疾风骤雨一般狂飙前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故事的合理性建立在以雷霆之势“打伞破网”的决心和行动中,建立在始终信念坚定的英雄群像里。作为一部聚焦现实的扫黑除恶刑侦剧,邪不压正、激浊扬清是“可预知”的结局。此剧的亮点是将叙事、冲突始终在“人”上做文章,没有仅仅集中在案件的侦破和真相的追寻中,正邪角色曲折人生的轨迹交织,每一个选择都是人性的考验、道德的叩问。全员智商在线,角色刻画细腻、立体、没有一个是工具人,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甚至善恶都有着不同的层次、浓淡。恶,有很多种。主动的、被动的、歹毒的、阴狠的、狂妄的甚至凄惨的;善,也有很多种,有朴素的、本能的、职业的、轴愣的甚至无意识的,剧情让观众在唏嘘之余,感受着人性的幽暗和微光,审视着朴素的公平和正义,探寻着法治的分量和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黑社会老大、命案累累的罪犯都不是“普通人”,“扫黑除恶、教育整顿”确实与普通观众有一定的神秘感、疏离感,但剧中人物的人生走向都会让观众从每个重要选择中,洞见人性的“恶之花”是如何层层绽开、一点点沉沦迷失的。比如,2000年,与刑警安欣相识的那个大年三十,小鱼贩高启强遭菜场恶霸敲诈殴打后反被诬告,满心委屈、万般落魄之时,得到了年轻民警安欣最深切的同情和关心,这种关心无形中给了老实人高启强最好的“庇护”,哪怕是误会,也因为虚荣心的作祟,不断膨胀扩张,一步错、步步错,只能在犯罪的不归路上渐行渐远,刀头舔血、步步为营,一路成长为盘踞京海二十余年的黑社会组织头目。一步步沉沦的又何止高家兄弟,刑警队里面的内鬼身影、游艇上杯饮筹措的“大后台”。一次次对安欣办案的阻挠、暗杀,鸿门宴一般表彰大会,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了黑恶势力背后的“伞”大“网”密。
更让人深受触动的是如何坚守,不忘初心,难得不是初心,而是不忘。刑警安欣用一种有时候甚至有违“人之常情”的方式在坚守着公平和正义,一次次交锋,苦苦追寻,二十年的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真实的“有伞必打”疾风骤雨,奠定了创作的根基。源于真实案件更凸显出扫黑除恶的任务艰巨,反映出扫黑除恶常态化的任重道远。2021年的时间线上,经过各种挫折,刑警安欣容颜大改,满头华发,一无所有,只为内心坚守的平安正义从未有丝毫动摇,十年饮冰、热血难凉。“这么多年,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后路”20年的蜕变,无论是与黑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无悔初心,还是从智力勇气的较量到意志力的抗衡的升级。
《狂飙》细细刻画了每一个小人物在这二十年社会发展中的内心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是这个剧最大的魅力,从一念之差到覆水难收,从一次选择到步步深陷。表彰大会上,安欣面对战友李响隔空对话的台词切中故事中的选题“选择”,让我们所有人在这个冬日心有所思。“我们还年轻,我们总要面对许多次选择的机会”“我们要选择做什么样的人,这决定着我们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在是别人的朋友、亲人之前,我们更重要的身份,是警察”,当我们所有人都有可能顾念人情的时候,绝对清醒的人显得格格不入,但可能就是这份不讲人情,不到黄河不死心的“韧劲”才是政法队伍最需要的一种职业精神,一份职业坚守。这份黑白对决,受尽委屈的小人物到一方黑社会大佬,受尽关照的小刑警到被“保护伞”打击、举步维艰、边缘化的综合部门干事,最终如何撼动靠金钱站起来的黑恶势力所涉及的利益集团和有组织犯罪。这一答案,在徐忠这一督查组干部对调查过程进行实时反思的独白里:从高启强被迫转变走向犯罪深渊的,是社会中的不公平催生了小人物铤而走险的可能性;从黑恶势力一点点崛起的过程中,看到了权力寻租所带来的黑恶利益链;在公职人员被腐蚀、拉拢的过程中,是一个职位的许诺,让多少年在一线摸爬滚打、兢兢业业的最资深刑警变成了晚节不保的“内鬼”;一杯酒一顿饭,从人性的幽暗处入手,当初成绩突出的同志也是逐步变成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因为不保护罪恶自己的小错就无法安放,最后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旁白在不断重复着“公生明、廉生威,只有执法者严守公正廉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的反思可能在重重追问之中还需要更深一层,一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不应该仅仅靠一个人、一个什么都敢舍弃、不尽人情的“安欣们”去守护,而是更需要让法治的力量成为社会平安和谐稳定的“定海神针”,让勤劳努力的老百姓们能够知足常乐,让执法一线的战士们不用为了正义舍弃整个人生。法治,才是整个故事的最优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shangmei.com/31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