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抵押”“免息”“低息”,警惕这些网络贷款“套路”
“无抵押”“免息贷款”“秒速审批放款”,你是否对这些网络贷款广告感到心动?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各类网贷平台凭借简便的操作、无需抵押、快速放款和高额度等特点,数量激增。到2023年底,全国已注册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达到179家,实收
“无抵押”“免息贷款”“秒速审批放款”,你是否对这些网络贷款广告感到心动?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各类网贷平台凭借简便的操作、无需抵押、快速放款和高额度等特点,数量激增。到2023年底,全国已注册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达到179家,实收资本为1590亿元,贷款余额则达1739亿元。然而,消费者却频繁遭遇“高利贷”“砍头息”“黑网贷”“连环贷”等陷阱。
在“人民投诉”平台上,有消费者反映借款1.2万元,但实际还款时账单显示首期需要支付担保服务费1634.54元。(图源:人民投诉用户)“我从一款APP借了14800元,后来才发现还有3028.77元的担保服务费。”还有人指出,“这款APP过度收集与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并且存在借款引流行为。”关于网贷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投诉在人民网的投诉平台上屡见不鲜。
经过整理,发现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查询信息为名诱导消费者点击链接,强制下款;用虚假宣传如低利率、无抵押、高额度来吸引借款;隐藏真实利息费用,以各种名义收取高额保证金、服务费等;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导致骚扰电话不断;诱导消费者进行过度借贷,造成经济负担加重;利用威胁、恐吓等手段进行催收,影响正常生活。
行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的监管保障。今年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社会意见。从9月开始,多地金融监管机构就网贷的潜在风险发布警示,如青海指出风险包括模糊利息费用和泄露个人信息;广西提醒消费者在办理借款时要认真阅读合同。
这些措施旨在加强互联网贷款的监管,警惕消费者防范网贷的陷阱。结合多地消协和市场监管部门的相关提示,“人民投诉”建议消费者:
●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咨询或办理借款,切勿选择无资质的网贷公司,以免带来风险和破坏金融秩序。
●了解清楚产品信息,选择时应仔细甄别各种金融业务及其宣传,关注真实的借款费用,避免相信“全额免息”等虚假宣传。
●签署正规的合同,认真审核内容,并确认经办人员身份,确保合同与实际借款金额相符,避免重要条款空白。
●保护个人信息,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谨慎授权信息。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支出,评估自身经济承受能力,避免盲目借贷和攀比消费,防止债务累积。
●增强维权意识,提高金融素养,保存好相关证据,一旦遭遇网贷诈骗,及时向警方报案并提供线索,协助资金的追回。
来源:人民网
编辑:赵龙 审核:邴璞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shangmei.com/40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