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背后“普惠金融”就是年化24%-36%的利率放款嘛?

“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等手段,全面有效地为社会各阶层提供金融服务。它不仅是金融的概念,更涉及伦理与福利,其本质在于确保每位社会成员(包括个人和企业)在需要金融服务时,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及时获得高质量、便捷的服务,从而推动个体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随着AppStore的蓬勃发展,这一现象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4G向5G的升级。借助硬件设备,信息能够迅速传递给每一个用户

“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等手段,全面有效地为社会各阶层提供金融服务。它不仅是金融的概念,更涉及伦理与福利,其本质在于确保每位社会成员(包括个人和企业)在需要金融服务时,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及时获得高质量、便捷的服务,从而推动个体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随着App Store的蓬勃发展,这一现象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4G向5G的升级。借助硬件设备,信息能够迅速传递给每一个用户。作为80后,我们的第一部手机大多来自诺基亚或其他国产品牌,功能简单,仅具备基本的铃声,而如今的手机则拥有抖音、快手等众多便利的应用。手机功能的不断提升,使其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这也让人们身陷消费陷阱。

虽然现在的金融服务覆盖面广,大多数人都能借到钱,但随之而来的高额利息却如同巨山压顶。这种状况类似于旧社会中农民向地主交租,如今我们向银行贷款,却未必直接惠及普通百姓。往往需要通过担保公司或中介来完成借贷交易。

以消费金融为例,在淘宝上购买1000元的衣物,可以选择一次性付款或分期支付。虽然每月185元的分期看似便宜,但6个月后总支付额达到1110元,实际年化利率高达36%。这种情况反映出背后复杂的利率结构,银行和担保公司的高利率使得普惠金融的初衷受到扭曲。

只要涉及消费,就可以选择分期付款。如果没有App Store的快速发展,银行对消费分期的推广不会如此迅速。技术进步决定了借贷的效率,如果不能快速审批放款,谁会愿意借钱呢?

手机分期业务在2015-2016年间非常火爆,因为消费者可以选择分期付款,月供较低,让借款人容易接受,而许多人并未认真计算利息。

现如今,手机支付几乎占据90%以上的支付方式,实际上背后依赖的是储蓄卡或信用卡,或者借款后再进行支付。能否呼吁对消费金融场景进行整治,并严格监管借款利率?监管不应只是形式,科技公司是否也应该受到监管呢?

最近在315晚会上,同城金融并未受到明显处罚,这显示出变相普惠金融的问题。目前市场上中介机构乱象频生,虽然有人声称帮助客户选择产品,实则是在协助客户与银行进行非标准业务,以获取丰厚利润。这无疑增加了借款人的负担,使得借贷困难,问题根源在于制度缺失,缺乏有效的监管,市场自然难以健康发展。

总之,普惠金融虽然在数量上有所扩展,但真正的惠民效果未见明显改善,反而让不少人陷入债务危机,若继续这样发展,恐怕整个征信系统都会崩溃。

流量是连接普惠与金融便利体验的重要纽带,亟需将普惠金融问题提上日程,降低客户投诉,缓解借款人压力!银行应不仅仅停留在放款,担保公司也不应沦为特定利益的工具,必须重新审视担保的意义及其对管理者的影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anshangmeitousu@homevips.uu.me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shangmei.com/4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