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采访提问100例明星,经典采访提问100例农民
采访编辑圈2022-07-0600:00发表于广东以下文章来源于兰大韩亮,作者兰大韩亮兰大韩亮.这个公号是我电视课堂的延伸……关于写作,关于成长来源丨兰大韩亮微信公众号作者丨兰大韩亮今年7月11号,我和赵爱莲老师、伏巨海老师将带队走白银。以
采访编辑圈 2022-07-06 00:00 发表于广东
以下文章来源于兰大韩亮 ,作者兰大韩亮
兰大韩亮.
这个公号是我电视课堂的延伸……关于写作,关于成长
来源丨兰大韩亮微信公众号作者丨兰大韩亮
今年7月11号,我和赵爱莲老师、伏巨海老师将带队走白银。以下是赵爱莲老师总结整理的重走西北角采访写作的规范与要求。
采访:七分采,三分写
采访:七分采、三分写;八分观察两分采访。一、建立看待事物的坐标系。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前后(历史的目光看今天)、上下(国家大政方针、民情)、左右(周围的人)、内外(村内村外、省内省外、城乡差异等)。二、采访不是漫无边际的闲聊,是在主题限制下采集信息的过程。进入现场之前,必须了解选题相关信息,定好几个可以选择的主题和角度,准备采访提纲。在现场可根据情况对主题、角度、采访提纲进行调整。三、时刻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和好奇心。采访不仅仅是提问,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眼、耳、鼻等感觉器官观察感受现场,时刻在发现、时刻在感受、时刻在采访。这些观察感受的部分在稿件中有些会变成叙述、有些会变成描写,细致地观察感受会让稿件具有“在场感”。此外要了解事件、人物、地理等相关背景。四、事件立体化、采访对象多元化,至少三个信息源,不能一个人谈到底。五、最好的采访就是把嘴闭上观察和采访的黄金比例是8:2王天挺写的《北京零点后》,被誉为“《人物》杂志改版后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美誉度最高的特稿之一”。这篇文章的观察和采访的比例是80%∶20%。老道的记者都明白,通过观察得来的信息量远比提问多。1个小时里最多也就能问20个问题,但一个人在1个小时之内可能会做3 600个动作和表情。
写作:打磨作品
一、结构:注意稿件不是采访素材的浓缩版,必须把素材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后进行细致整理,按照立意、主题选择材料并按照某种结构组织成稿件。每一个选题都有一种最适合表现它的结构。
二、标题:标题找反差、具体、有故事点。准确生动、吸引人。标题尽量不使用副题,融媒体报道更是如此,既不好排版,太长也没人喜欢看。例如《从老师到警察:现在就想要一个假期》,标题很具体,有反差,也有故事感。原标题是《一个派出所的国庆节》。
三、 开头:导语要精雕细琢。导语的作用犹如戏剧中的人物出场。有气氛、有行动、有节奏。好的开头不仅表现新闻信息,同样要引导读者对后面内容产生兴趣。
例如:《从老师到警察:现在就想要一个假期》的开头:“西北的深秋,风已经很硬了,一个穿深色外套的精干男人迎着风一步跨进来……”直接、准确、节奏快、画面感强。
四、结尾:意味深长、言尽意不尽。不要在结尾发感想、表决心、谈希望。
例如:《出走与回归——诗人程胜凤的心路历程》的结尾:此刻,太阳再次升起,伴着几声清脆的鸟鸣,顺着光影望去,伏在窗前的那位女子,身上镀着一层金光,执笔书写所有“饱含期待、悲悯、希望”的诗歌,温暖着远方的你我……而对于此刻的她,“一切都是坦然的,坦然面对生活,写的东西也是坦然的。”
五、正文:一篇稿件应该包含叙述、描写、背景说明、引语等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要合理穿插,形成节奏,叙述节奏快、描写会让行文节奏变慢。
1、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刻画在行文中特别重要,但是要看这些细节能否起到作用。没有作用的就没有出现的意义。稿件每个细节准确,逻辑合理,避免留下“稿件洞”。
2、使用直接引语时要体会其作用。表达语言说出的信息之外,是否表现人物个性特点、是否表现权威性等。直接引语可以用原生态语言,但有些难懂的方言、太口语化的语言以及不通顺的语言要处理。
3、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要培养自己咬文嚼字的习惯,注意用词准确、行文流畅。
4、 以下通过例子来说明写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例1:“2021年10月14日至16日,中国苹果首届产销峰会暨甘肃(平凉)果品贸易大会将在平凉市静宁县举办。为了让大家对庄浪苹果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帮助广大果农卖出更多的苹果,我们临危受命,决定要拍摄一部关于庄浪果品产业的宣传片。”
修改建议:对庄浪苹果进行一个界定,否则,刚说要在静宁举办苹果大会,又突然出现庄浪苹果,很奇怪。例如,庄浪作为平凉市重要的苹果产区,产出的苹果色鲜味美……因此,“庄浪苹果”……
“决定要拍摄一部关于庄浪果品产业的宣传片。” “决定”和“要”选择一个。
例2:“今年36岁的杨晓菲有两个儿子,一个12岁读六年级,一个7岁读一年级。她长相俊俏,谈吐大方,平日里被称为“苹果西施”,这是她第二次接受采访,面对镜头毫不怯场。”
修改意见:刚说完儿子,忽然转到长相?建议改为:“今年36岁的杨晓菲长相俊俏,谈吐大方,平日里被称为“苹果西施”,这是她第二次接受采访,面对镜头毫不怯场。”
例3:“在庄浪融媒和工程师王选强的带领……”
修改意见:工程师是庄浪融媒的还是其他地方的?语意模糊,不清晰。
例4:“今年30岁的魏康穿着防护服,带着消毒喷壶,快速走上公交车,熟练地在座椅、吊环把手、地面、顶层、车窗、驾驶室等各个位置上喷洒消毒水,这个过程大概需要2分钟左右。”
修改意见:“需要”一词换成“用了”,修改为“这个过程大概用了2分钟左右。”或直接删去。这是已发生的事,历史。需要,用在未发生时,是一种估算。
例5:负责疫情期间公交车的运营以及消杀工作。
修改意见:消杀的不是公交车,最好加(病毒)消杀工作。
例6:在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为24岁,最小的只有4岁。
修改意见:这个“为”字有点多余,可直接删更流畅。加了也不算错,但“为”有点半文半白的意味,拗口。
例7:公交车驾驶员即使不轮班,也会自发守在站点,根据市民出行情况增加班次。另外,在客流量较大的西关十字站,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员也守在斑马线旁,自发地疏导乘客。
修改意见:“即使”前面刚换段,没有前述,这“即使”的假设有点怪。可直接删,就说不出车时,他们也会自发加班,没有什么“即使”。
“另外”之后的部分,和前面的司机部分,是补充关系还是递进关系?这“另外”的行文有割裂感,逻辑上很怪,读起来也不流畅。怎么改就看个人意思了,理顺即可。
写稿规范
一、时间:
新华社稿件要求,时间必须说明年、月、日,避免今天、今年、这个月等笼统的表达。2021年不能写成21年。
二、 地点:
地名不能是我省我市我县,例如:地名第一次应表述为“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某乡(镇)某村”。后续可省略为“ 靖远县某乡(镇)某村”。地名、单位要准确,县、乡(镇)、村名交代清楚。
三、 人物:
1、姓名前加上身份。例如:朱店镇毛柳村杨晓菲,杨晓菲前面加上“村民”。
2、人物第一次出现说明身份。以后用姓名,不用李主任等。
3、一般新闻采访中很少有大叔笼统的表述,一定要有人名。
4、不要见任何人都写成老师,老师是职业(同学们平常用的是敬称)。
5、单位、职务等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
四、 图片:
1、图文稿件中的图片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是稿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图片主体突出、构图规范、曝光合适、清晰,要有信息量,最好有叙事性。记住:只有打动你的场景才能打动读者。
2、图片文字说明要有一定信息量、要表达新闻点,可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要简洁凝练,可加标点。
例:苹果装车画面 XXX/摄,建议修改为:X月X日,XX村果农们正将苹果装车准备运输。XXX 摄
果农夫妻二人合影 XXX摄,建议修改为:果农XXX和他的妻子,展示他们种植的苹果。XXX摄
五、 信息核实:
新闻稿件中信息要真实可靠、数据要准确。对一些不确定的信息要进行核实。
如:“套袋前,她会掺入牛奶和鸡蛋清,再喷到树叶上,这样长出的苹果很受顾客喜爱。”
经咨询相关专家,这种说法不科学,植物吸收的东西和人吸收的不一样,是经验之谈,不靠谱,违反常理。
六、“的、地、得”三个词的运用,一定要准确;标点符号要正确使用,不可乱来。具体就不说了。
图文示例:
韩亮
兰州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兰州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十大教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23年甘肃电视台记者经历
编辑 | 温晨钰
转发:杨华
审核:郝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shangmei.com/13730.html